Monday, December 6, 2010

凯恩斯理论(9到13章)

凯恩斯理论最基本观点是,需求不足导致生产力下降、GDP下降、失业率上升。需求的不足是由

  1. 紧缩的货币政策所引起;
  2. 收紧的财政政策所引起;
  3. 高通货膨胀所引起。

高通胀会导致工人实际工资下跌,工厂会多雇人;工人雇的多了,total output自然会增加。但是需求并没有因为通胀而增加,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过剩,产生经济危机。高通胀的起因比较复杂, 可能是由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所引起(比如2001到2007年),也有可能是由于原材料的突然大幅上涨(比如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)。
通货膨胀和失业率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式子来表示:
inflation = expected inflation - (unemployment rate - 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) + supply shock
  • 这里的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,一般认为是6%,失业率降到6%以下就是充分就业了。伯南克前两天才说过,美联储的目标是在未来4年把就业率降到6%。这个6%貌似是过去60年失业率的一个中值,但是variance非常大。。
  • supply shock是指原材料价格的突然变化。
  • expected inflation一般是指去年的inflation rate。当然,如果大家都预期会高通涨,这个rate也会上升。expected inflation的影响,是前几年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"行为经济学",以及"imperfect economics"所研究的范畴。
举两个例子:
  • 1) 1974年石油危机期间,油价上涨一倍,当年的通胀立刻上升了10%。这个属于supply shock影响通胀;
  • 2)  今年3季度的core CPI只有1%,主要的原因是失业率太高,unemployment rate - natural unemployment rate太大,把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都给 抵消了。
长时间的高失业带来的恶果是,失业工人的skill level会大幅下降,再就业愈发困难;同时长时间的失业会使一个人的再就业欲望大幅下降。这个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和美国在过去10年间,每年就业总人口不断减少。
============

要增加需求、缓解就业,一般会采取下面的方法:
(一般的观点是,总需求每增长2%,失业率能下降1%。或者说,GDP每增长2%,失业率下降1%)

  • 扩张的财政政策。
扩张的财政政策是指增加政府开支,或者减少税收。但是任何一种方案都会导致利率上升,(这是因为需要的钱多了,如果政府不印钱,银行里的钱就会不够,银行为了把钱留下来,被迫提高利率)。利率的上涨会导致 1) 个人和企业投资的下降,也就是所谓的国进民退;2) 汇率上涨,(因为游资会觉被高利率所吸引,capital inflow会因此上升),出口下降。投资的下降和出口的下降会降低需求,使得财政政策的效果打折扣。
  • 宽松的财政政策
印钱是最好的选择了。直接印钱会降低利率(大家手上钱多了,当saving rate不变的时候,往银行存的钱会增加,银行会趁机降低利率),低利率能够刺激投资;同时利率降低后汇率会随之降低,出口增加,外贸顺差增加。所以印钱可以从很多个方面增加总需求,并降低失业率。当然后果就是通货膨胀了。

  • 贬值本币
贬值本币可以刺激出口,增加GDP,进而拉动就业。 中国1994年人民币直接贬值50%,是之后15年腾飞的基础阿。尤其周边国家及其友好的没有跟着竞相贬值,实在是天助TG。


要降低通货膨胀,一般会采取如下做法:
一般认为,GDP每减少5%,通胀能减少1%

  • 紧缩的货币政策。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提高利率。当然要保持利率稳定,就只有提高银行储备金。


===========

中国的现状:当央行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(修高铁之类),如上分析,会使国内利率上升,海外游资蜂拥而至,人民币升值压力变大。要抵消人民币升值压力,唯一的方法就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。主要原因是,游资会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,要是货币总量不变,根据供需关系,人民币汇率会自然上升;所以人民银行被迫印新钱来满足这些额外的需求。与此同时,利率的上涨会导致investment下跌,国进民退。所以现在的通货膨胀,主要还是这么多年扩张的财政政策所导致的;当然也不能忽略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supply shock。人民币每次升值,出口顺差会大幅下降,导致总需求下降;为了增加需求,又被迫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,陷入恶性循环。

 ===========
美国的情况:看上去基本无解了。扩张的财政政策用处不大,尤其是现在赤字过于严重,政府根本没钱;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唯一出路,但是尽管现在的利率已经是历史性低点,investment似乎仍然起不来,出口也被中、德卡着也上不去。GDP没法高速增加,10%的失业率也就下不去。最好的方法似乎就是一次性贬值美元了,或许会看到这一天的。。


============
最后总结一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几个基本要素,以及它们相互的关系:
1. 需求(aggregate demand):这个是社会的总的需求。
2. 生产力,或者叫供给(aggregate supply): 社会的总产出。长期来看,aggregate supply是恒定不变的,除非发生工业革命;短期(一年到两年)来说,aggregate supply是受价格影响的:价格越高,aggregate supply越高。这个的原因是,价格上升之后,real wage下降(real wage = wage / price),工厂雇佣工人相对便宜,这时候工厂就会多雇人,labor demand上升;工人雇得多了,total output自然就会增加,所以aggregate supply也会上升。
3. National Income: 也就是GDP
4. Total Output: 也是GDP。National income是从需求的角度解读GDP,而total output是从供给的角度解释GDP。
5. 失业率
6. 通货膨胀(期望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)
7. 利率
8. 汇率
9. capital inflow
10. net export


  • National income = Government spending + saving rate * (income - tax) + Investment +  net export.  
这里saving rate * (income - tax)是表示消费。Government spending越高,或者tax越低,利率会越高,consumption, investment, net export都会越低。 

  • 钱印的越多,interest rate越低,national income越高。
  • 利率降低,则capital inflow降低,汇率也会降低;汇率降低之后,出口会上升。
  • inflation越高,则real wage越低,labor demand上升,supply上涨。